2025年6月26日下午,国产主播
企业史研究所和经济系邀请于飞副校长莅临指导基层教学组织经典品读活动。本次活动由企业史研究所、经济系、经济学党支部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国产主播
联合举办(2025年度第4期,总第84期),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主会场设在国产主播
海淀校区图书综合楼0814会议室,分会场设在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国产主播
,同时通过腾讯会议连接线上会场。三校师生共同对中国经典传统著作《管子》进行研读和讨论。

主会场:国产主播
学院路校区综合楼814会议室
本次基层教学组织经典研读活动还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华春教授进行专家导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作为与谈专家。国产主播
院长商文江教授、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以及国产主播
副院长、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国产主播
院长熊金武教授进行现场指导;企业史研究所李晓教授、岳清唐教授、陈芑名老师、曾江老师和厉启晗老师;经济学党支部书记、经济系副主任张弛副教授,经济系副主任周敏丹副教授,经济系司海平老师和赵文睿老师;霍尔果斯国产主播
马克林、阿依波塔等老师参加研讨与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国产主播
和国产主播企业史研究所硕博研究生50多人参加。

分会场: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国产主播
本次读书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4级博士研究生庄顺典,国产主播
23级博士研究生盛家润、24级硕士研究生石奇立,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国产主播
郭海涛老师做主题报告。会议由国产主播
巫云仙教授主持。

巫云仙教授主持会议
国产主播
院长商文江教授首先代表学院欢迎王华春教授亲临现场对《管子》这部著作进行导读,强调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对《管子》进行分享研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活动旨在推动企业史及经济思想史等相关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商院长对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长期以来对学院师生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并期望大家能够在本次读书活动中有所收获、共同进步。

商文江教授致辞
读书会首先由王华春教授进行专家导读。王华春教授指出,《管子》是战国至西汉时期层积形成的非一人之作,核心经济思想集中于《轻重》十六篇,全书本质为融合多元学派的地方政策文件汇编。随后,王华春教授指出,战国时期的管子强调土地的重要性、农本思想、法治等理念,同时也包含了道家、儒家等多种思想元素。而“轻重”篇则更多地体现了国家通过控制工商业来达到财政目的的做法,包括垄断盐铁经营、发行货币等策略,反映了中央集权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方式。
王教授还特别推荐了研究《管子》的重要文章,指出它们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管子》的真实含义,避免被误导;强调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角度去评价《管子》,并提出应结合现代视角来审视其思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

王华春教授导读
副校长于飞教授对读书会高度认可,并指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基层教学组织实践,强调基层教育组织是教师成长、交流与归属的核心平台,能够有效推动教学科研发展,是学校联系教师、促进教学科研的核心载体;企业史研究所、经济系、经济学党支部与校外兄弟院校联合举办的本次活动是优秀范例,该活动多年来定期举办、结合教学科研,内容充实、注重实效,特别是成功融合了北京大学、伊犁师范大学的师生一起进行内外交流,硕博研究生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多重功能。最后,他非常期待这样的读书会要坚持下去,并不断丰富内容,持续发挥凝聚教师、活跃学术和人才培养的作用,要争取将其打造为全校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的“品牌”和“示范”,引领全校师生学习效仿,使之真正成为师生的“心灵港湾”和学术家园。

副校长于飞教授指导发言
经典读书会的汇报环节,由三位同学做主题发言。
北京大学2024级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庄顺典围绕《管子》一书深入探讨其政治与经济思想。庄顺典首先介绍管子的生平及其在齐国的政治成就。《管子》并非其亲著,而是稷下学派集体智慧的结晶,融合了法、道、阴阳等各家思想。书中主张“王道”与“霸道”并举、“法术”兼备,体现了对当时国际秩序的深刻洞察。在经济方面,《管子》提倡“重农抑商”但不排斥商业,强调国家调控物价、稳定市场,提出“轻重论”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同时重视土地与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并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实现“富国富民”。最后,庄顺典表示,齐国在管子去世后因制度建设不足、权力结构未稳固,导致田氏篡权,管子改革虽降低了交易成本,但缺乏制度嵌入性与权力制衡机制,过度依赖君主个人权威,未能形成可持续的治理结构。
国产主播
2023级经济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盛家润主要针对《管子》中《乘马》《轻重甲》《侈靡》三篇进行报告。《乘马》篇提出土地与税收政策,强调通过精准征税和产权明晰提升生产效率,并以行政区划整合村落,构建初级经济生态;《轻重甲》则体现国家调控思想,主张通过货币与物资调控物价达到稳定经济、削弱敌国的目的;《侈靡》篇突破传统节俭观念,提出“奢侈消费”可拉动就业、促进生产,形成消费—生产—就业的经济循环。三篇共同构成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完整经济运行体系,展现管子因势利导、统筹兼顾的治理智慧,其制度设计融合市场驱动与宏观调控,不仅奠定齐国强盛基础,也为当代经济政策与产业规划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思想启发。
国产主播
2024级经济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石奇立从宏观调控、产业结构、消费理念及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通过货币发行、物价调控等手段稳定经济秩序,增强国家财政能力,体现了早期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在产业层面,强调以农业为根本,重视土地制度与农时安排,同时肯定商业的价值,主张“士农工商”分业并举,推动社会分工与市场发展;在微观层面,提出“节俭”与“适度奢侈”并存的消费观,认为特定情境下鼓励高收入群体进行非必要消费可刺激就业与生产,形成经济循环,具有前瞻性,其思想融合义利观念,突破传统抑商思维,展现出务实的经济治理逻辑。《管子》包含的思想对当代仍有启发:一是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优化产业结构;二是以人为本、以德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经济模式。
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国产主播
郭海涛老师围绕《管子》作为“治国之学”的管理智慧展开,重点从修身、用人、社交三个方面分析其在中国式管理中的应用。郭老师结合自身企业管理经验指出,《管子》强调“经营人心”是管理的核心,不仅涉及制度规范,更注重领导者的格局与心力。他通过案例说明管子如何运用文化赋值和权力运作实现资源调控,体现出“轻重之术”的现实运用。他还将《管子》思想纳入现代管理模型,提出基层重执行、中层重协调、高层重凝聚的三级管理体系,并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理念,阐释管理从技术到认知的层次递进,强调管理不仅是科学,更是权变的艺术,尤其在高层管理中,需融合心理、社交与制度力量,实现组织目标与人心凝聚的统一。《管子》蕴含丰富的管理哲学,对当代企业领导力、组织建设与战略思维仍具深刻启示。

博士研究生盛家润汇报 硕士研究生石奇立汇报
针对专家导读,以及老师、同学们的读书汇报,与谈专家进行研讨交流。
周建波教授首先指出《管子》作为古代最具经济学色彩的经典之一,深刻揭示商品经济发展中的规律与问题,如市场交换、价格波动、流民与金融风险等,并提出国家干预以应对商业副作用的理念。管子主张通过国家调控稳定物价、解决社会矛盾,体现“轻重之术”的治理智慧。周教授对比汉代及后世实践指出,单纯依靠国家垄断经营也存在弊端,如服务僵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并强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历史上佛教传入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制度空缺,缓解社会矛盾,为宋元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道德与制度支撑。他认为《管子》思想在肯定市场作用的同时,强调国家应顺势而为、合理干预,对当今市场经济治理、国企改革及社会风险管理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周建波教授发言
熊金武教授首先强调阅读经典的重要性,指出《管子》作为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的代表,蕴含丰富的经济与管理智慧,具有“治国之学”的高度,对当代中国经济学体系构建具有深远意义。中国传统经济学与西方起点不同,中国更侧重国家治理与现实问题解决,强调学科应扎根中国实际,关注真实社会经济现象。同时,《管子》具有跨学科特征,可与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多领域融合,为综合性人文社科对话交流提供范例。熊教授结合援疆经历提出,将经典阅读与现实问题结合,如国有企业、土地制度等议题,需从历史脉络中理解其演变逻辑,呼吁加强对《管子》思想的传承与传播,推动其走向国际,讲好中国经济思想的历史深度与独特价值。

熊金武教授发言
岳清唐教授指出,读经典实质上是与先贤对话的过程。《管子》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融合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与历史价值。岳教授强调应尽可能阅读原典,以减少信息损耗,深入理解其本真思想。随后,从比较视野出发,将《管子》与亚当·斯密等西方经济学说对比,指出两者虽都重视市场与财富创造,但《管子》更强调国家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富国强兵,体现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理念,与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理念高度契合。最后,岳教授指出,应立足“两个结合”,推动《管子》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人工智能与信息时代背景下,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也要结合现实需求进行理论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深厚滋养。

岳清唐教授发言
张弛副教授首先指出,本次读书会提升了师生的学术素养与综合能力。通过系统性经典阅读训练,学生在学术表现、思维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集体归属感。随后,她回顾了读书会长达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1+4+N”组织机制与党建引领下的学术价值链模式,即从党建引领到学术筑基、学生能力提升再到就业输出的闭环体系,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张老师感谢企业史研究所诸位老师在推动读书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并感谢周建波教授、王华春教授等校外专家的持续支持,呼吁师生共同参与,进一步提升读书会的影响力与实效性。

张弛副教授发言
周敏丹副教授围绕《管子》中的“官山海”政策展开,重点分析其经济思想与治国理念,提出“官山海”即国家专营盐铁的政策,是管仲在齐国财政困难时期提出的重要改革措施。通过将盐铁纳入国家统购统销体系,并借助百姓对必需品的稳定需求,实现“寓税于价”,既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又避免直接征税带来的社会矛盾。管仲还推动盐业对外贸易,建立统一关税制度,设立驿站和客舍吸引外商,构建了早期的自由贸易网络,展现出极强的战略眼光与开放思维,其政策不仅强化了齐国经济实力,也为后世提供国家干预经济的典范。更重要的是,管仲强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分税制、社会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回馈百姓,体现出“以民为本”的治理哲学。这种思想与当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遥相呼应,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

周敏丹副教授发言
司海平老师表示通过本次读书会深入学习了《管子》的政治、经济与外交理念,惊叹其2000多年前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指导价值。首先,管仲强调强军富国、国家干预与货币调控等思想,与当前国家发展策略高度契合;其次,其“顺人性而治”的理念与西方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供求关系”等理论不谋而合,展现出前瞻性的经济思维,《管子》并非完全主张政府控制经济,而是支持市场基础上的适度调控,强调“藏富于民”。为何管仲思想未能使齐国长治久安?或受限于当时封建制度的汲取性特征,政策难以持续落实,加之社会结构以农业为主,商业基础薄弱,制约其经济思想的全面推行。《管子》思想具有深厚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传承。

司海平老师发言
赵文睿老师认为《管子》思想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高度契合,如货币与价格调控、轻重之术与公开市场操作、俭奢并用与凯恩斯节约悖论等,体现出极强的理论前瞻性。赵老师结合自身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验,反思中西逻辑体系差异,指出中国传统思维更强调动态博弈、矛盾统一与整体主义,这与《管子》所体现的治理智慧高度一致。例如“福祸相依”“动静结合”等理念,正体现了中国本土哲学的独特思维方式。最后,赵老师指出在当前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背景下,《管子》所蕴含的国民经济循环思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整体观,以及“工商一体”等理念,为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内需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理论资源。回归本土经典,挖掘传统智慧,是推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

赵文睿老师发言
曾江老师指出,《管子》虽难读却极具思想深度,是系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不可或缺的文本。相较于《货殖列传》《盐铁论》等作品,《管子》上承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她高度肯定读书会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经典阅读模式,并强调《管子》在经济思想史脉络中的连接作用——既呼应先秦王道与霸道理念,又影响后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与伦理思想发展,与汉代以后经济思想形成互动。曾老师认为《管子》不仅是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更是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曾江老师发言
厉启晗老师认为通过王华春教授、周建波教授等专家们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对《管子》经济思想的理解,也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清晰认知,体会到其不同于西方体系的本土化逻辑与制度基础。《管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循环环节,具有与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相比较的研究价值。同时,《管子》中蕴含的新制度经济学思想,如国家主导的制度设计、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等,为理解中国的治理模式提供历史和理论依据。《管子》还融合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领域知识,是一本综合性极强的经典著作,既回应现实问题,又构建理论体系,是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治理模式的重要思想资源。《管子》不仅打开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大门,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提供深厚的理论支撑。

厉启晗老师发言
最后,李晓教授做与谈环节的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活动实现了“四个结合”,即:三校联动、师生共读与专家点评相结合、教学科研与党支部活动相结合、学校学院领导与师生教研活动相结合,体现了组织形式的创新与深度。

李晓教授发言
围绕《管子》这部经典著作,李晓教授提炼出其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早”。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系统阐述经济治理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具有开创性;二是“杂”。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部综合性极强的智慧宝库;三是“特”。尤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强调国家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这一理念至今仍具现实指导意义。最后,李晓教授指出,《管子》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深厚的历史资源和理论支撑,建议持续深入研读经典,在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推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服务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

参加基层教学组织和经典研读的师生合影(线下部分)
本次经典研读汇报会暨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围绕《管子》这部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展开深入解读和探讨,这不仅是一次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参与的师生们深刻体会到《管子》在治国理政、经济调控、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本次活动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国产主播
、北京大学、伊犁师范大学三校师生的深度联动,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与思想的碰撞,激发师生们对中国传统经典与当代发展结合路径的深入思考,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文:徐达
图:新闻办、苏鑫铭
审稿:巫云仙
审核:徐庆